第一百三十章 知行合一-《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2/3)页

    至于军事学院水军分院,赵广不是不想建,而是手里头一个可用的将校都没有,这一块是一片空白。

    只能等到以后从吴国忽悠一、二个将领,才有可能把水军分院的架子搭起来。

    在工坊、学院的大门口,赵广还饶有兴趣的让人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八个大学嵌刻起来,他要让大汉的年轻人都知道,并且作为座右铭,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其实,在赵广宏大的设想中,大汉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还不完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落实,但他的精力又实在有限,只能挑几项重点拎一拎,其他的就交给苏绍、马融、黄崇、诸葛尚、诸葛诠等年轻人来完善。

    可怜苏绍、诸葛诠等几位,吟诗作赋的日子自此一去不复还。

    他们撰写的文书,也越来越和赵广在二大上做的两个报告一样,简单直白、通俗易懂,枯燥的让人听了发狂。

    大汉,少了几个诗人、文学家。

    多了几个实干的人。

    ——

    长安。

    百废待兴。

    城市建设工程的序幕刚刚拉开。

    按照赵广的设想,仿照唐时长安模样,分工明确的坊里正在规划,负责这一项事务的陈寿已经忙得焦头烂额。

    陈寿怎么也没想到,这长安城扩建和改建任务会落到自已头上,但赵广却理由充足的对他说:“承祚,你可知道知行合一的道理,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这没有实践的经验作为基础,你书写的再好,也是水上浮木、空中楼阁,徒被人指责笑话。”

    知行合一。

    赵广的这一句话来自于明代著名的心学家王阳明,在三国这个时代说出来,是心学流的精髓,杀伤力非同小可,陈寿自诩读书方面少有遗漏,但知行合一却从未听说过。

    “君侯,这是春秋诸子,还是战国百家的学说,我怎么没有看到过?出自哪一家的言论?”陈寿急切的追问道。

    “哈哈,承祚要想知晓,先把这长安城建好再说。”赵广见陈寿上勾,心中不由得大好高兴。

    忽悠一个史学家干实事,做实绩。着实不容易,但瞧着陈寿最近越来越往书呆子方向发展,赵广觉得有必要好好的纠正这一倾向。

    三国的历史,自然有人去记录。

    至于陈寿,还是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争取跟上关中根据地的发展步伐。

    陈寿被赵广推着往前赶,和他一样痛苦的,还有魏容、寇林、马承等一帮从队率、都伯、军侯升级上来的将校们。

    实战经验他们一个个比谁都丰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