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变化-《国潮1980》


    第(3/3)页

    至于最后,那就得说说日本政界的事儿了。

    因为在当下泡沫泛滥的经济大势下,就连日本的政客们也不能免俗,现阶段重大的政治动向无不是以经济为核心的。

    目前对日本国民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消费税的推出。

    在此前,日本一直实行的都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间接税则主要针对特定的商品和服务有选择地进行征收,征收范围有限。

    但随着石油危机之后的日本经济增速放缓,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开始显露弊端,同时,受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日本财政收支出现恶化。

    日本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不得不开始大量发行国债。

    正是为了摆脱财政困境,日本有些政客才提出了消费税的构想,本质上其实就是增值税。

    只不过,这种多收钱的事儿,怎么都不讨好,从七十年代起,抱有这一主张的日本政客就会遭受各方各面的攻击,被骂的狗血淋头。

    无论是七十年代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还是八十年代中早期的中增根康弘,只要提出消费税的议案,无不遭到社会民众和在野党,甚至执政党内部的全盘抵制。

    但时间到了八十年代的后期,的确不一样了。

    由于日本社会当下钞票泛滥,信用扩张已经到达极致,股市楼市给日本带来了无限的憧憬,每个人都开始相信日本的股市和楼市没有天花板,未来日本只会更好的神话。

    所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界和商界对于税负增加的反感大大降级,已经没有什么人抵触消费税的出现了。

    毕竟现在赚钱太容易了,大多数人的钱都多得不知道怎么花了,连蔬菜店的老板每天晚上也是歌舞升平的。

    再加上竹下登这次也对税收政策做了变通,他采取征收消费税与降低所得税相配合的混合策略,并非像过去一样一味给百姓增加负担,最终算是成功推动了消费税的立法。

    目前已经基本敲定,从次年,消费税法开始实施,日本消费税将会以3%的税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或许是日本泡沫经济对于日本这个国家财政方面唯一正向的推动力了。

    否则的话,日本政府是没可能完成消费税立法的,就冲这一天,竹下登这个首相也不算是无所作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推动此事的竹下登,在这个日本金钱泛滥的环境下也没办法保持廉洁,就是在1988年,已经接连有两件经济贿赂大案牵扯到的他的身上了。

    第一件事,1988年7月爆发的瑞可利事件,日本各媒体揭发瑞可利以低价向政界要人赠送瑞可利Cosmos未上市股票,政界要人再于市场上高价抛售的行贿手法。被卷入此事的自民党要人几乎覆盖了自民党的所有党派要人,首相竹下登也赫然在列。

    第二件事,就是更著名的且性质相同的利库路特事件,几乎是以同样的手法,利库路特公司的会长江副浩正用自家公司的低价股票贿赂自民党各大身居要职的政客和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会长真藤恒,而且最具戏剧性的是,有些政客因为事发引咎辞职,而那些自诩清白的接任者上任没几天,便同样被查出接受了贿赂,黯然下台。

    正是这样的事件,几乎把自民党的公信力打到了冰点,日本的民众已经开始拒绝再相信执政党的话了。

    这样的政治局面,就连宁卫民都看得傻眼了,现在他每天都免不了要打开电视,买一堆报纸来当吃瓜众。

    说心里话,他知道过去旧社会的三民党烂,几乎各个要员都贪污受贿,他可没想到,八十年代的日本政府居然也能烂成这样。

    不过要是仔细想想其实也合理,贪腐最适合的土壤不就是经济景气度嘛,否则要是穷的时候,想贪也没的贪啊。

    或许正是日本经济空前的兴旺,才造就出了这样的一批贪腐成性的政客。

    当然,有一说一,这个时代的日本政府即便是如此之烂,但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这一时期还发生了另一件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1988年10月,日本中部城市岐阜地方法院,就对扯落共和国国旗的暴徒进行了判刑,给了共和国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

    这件事具体发生在1988年6月21日,当时在岐阜县政府举行该县和共和国JX省结为友好县省关系的签字仪式时,有15名当地右翼分子将宣传车开至县府大楼前进行捣乱,几名暴徒居然当众将挂在5米高旗杆上的五星红旗扯下。

    此事发生后,应华夏方面的要求,日本政府及有关当局及时抓捕,并依法惩处了肇事者。

    时隔数月后,岐阜地方法院最终对4名被告分别判处1年零3个月、10个月、8个月和6个月的徒刑。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起码对于中日友好的诚意,这个时代的日本政府还是过得去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对于反战和尊重和平,也不是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有清醒的认知的。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右翼分子没有多少生存空间,暂时还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而这或许是宁卫民对这个时代的日本政府唯一认可的地方了。

      

    


    第(3/3)页